五柳社區,成立于2018年9月22日,2018年撤村建居后,由原西徑山社區重組更名。東至原新聯村與原潘山村交界處,南至苕溪、青山湖,西至農林大路,北至原東湖村與原集賢村交界處。五柳之名,據《武林梵志》,因東晉陶淵明隱居于此,門前植五棵柳樹而得。據清乾隆《臨安縣志》載:“五柳橋,在縣東五里安義鄉,有五柳鋪?!陛爡^由筑境花園、伊頓莊園2個住宅小區,和原東湖村、原新聯村組成。目前總戶數約2417戶,常住人口約6042人,企業退休人員356人,離休干部2人,低保戶21戶,低保邊緣戶16戶,殘疾人82人,60周歲以上老人442人,支部在冊黨員33人。轄區內有浙江農林大學、職教中心2家共建單位。 夯實基層,開創黨建共建新思路。在社區黨支部的帶領下,完善“固定主題黨日”活動。結合“兩學一做”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,每月開展各類主題活動。建立健全了黨組織工作、黨員教育管理等制度,完善黨務公開欄,實行黨務公開制度,強化了社區黨建工作。 明確職責,開拓居民服務新領域。轄區劃分為5個網格。社區組織機構健全,資源豐富,功能完善。及時了解社情民意,積極協調解決居民反映的實際問題,遏制不安定因素發生,確保轄區社會安全穩定。進一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,醫療、住房、教育等專項救助為配套,災害救助、臨時救助等應急救助和社會互助為補充的綜合性、多層次的社會救助體制,加大對老年人、殘疾人、優撫對象、低保戶等困難群體的救助力度,進一步密切黨群、干群關系。 活躍文化,營造和諧社區新景象。社區積極發動居民,組建了氣排球隊、紅歌隊等各類文體隊伍16支,繁榮了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,提高了社區文明程度,增強了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、歸屬感,凝聚了社區民心?,F已初步形成了環境舒適優雅,管理規范有序,文化豐富多彩,居民團結互助,社會治安穩定的和諧文明新社區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