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塘出清水,碧波映翠竹。 剛過去的2022年,錦北街道上東村的詹衛軍老人得了一個大大的驚喜——村里半個多世紀不變的泥石塘木梢灣山塘“脫胎換骨”,一躍成了高大上的“網紅塘”:高高的堤壩、整齊的石階、“智能”的排洪渠……在綠水青山和翠竹掩映下,真是讓人越看越喜歡。 “我和這座山塘的緣分可深哩!”75歲的詹衛軍憶往昔,雙眼泛光。上世紀60年代,當她還是個16歲姑娘時,就參與了老山塘的修建?!斑@個山塘離我家不遠,就在隔了幾百米的半山腰,每次下大雨,水流就‘突突’往我們下游竄,修山塘也是為了治水?!彼f。 為治水,她和生產隊的男勞動力一起搬石塊、挑土方,全村歷時兩三年,才筑起了早年的泥石山塘。老山塘建成后,在相當一段時期里,緩解了下游村舍的防洪、灌溉壓力,村民們得以安居樂業。 但隨著歲月的侵蝕,泥石山塘逐漸有些“力不從心”,在經歷了一次次的暴雨、大水的沖刷后,逐漸變得老破不堪,放水設施破壞,甚至連壩體都凹陷了。更讓人擔憂的是,每逢集中降雨,山塘積水難排,甚至會透過泥石壩體向路面滲透出來,成為安全隱患日益凸顯的病險山塘,也讓下游三個村的近400戶居民提心吊膽,“一旦垮壩,后果不堪設想?!?/p> 如何改變?去年3月25日開工,到9月23日竣工,總投資超237萬元的木梢灣山塘經過6個月的整治提升,脫胎換骨——新建的巖石壩壩頂高159.5米,正常庫容14200立方米。不僅全面修整了大壩,在山塘上、中、下端依次設立防浪墻、大理石面板磚和花崗巖石,修整了壩坡,新建齒墻、壩坡踏步、排水擋墻、排水溝,還拓寬了溢洪道、新建鉆孔放水設施和啟閉機控制放水系統。 “全面整治后的山塘排水系統好得沒話說!”上東村黨委書記杜紅專見證了新壩建設的全過程,他指著壩體下端一個直徑約30厘米的放水口說,“這是非開挖定向鉆孔打造的,通過壩上的啟閉機房,轉動輪盤就可以開啟放水系統提前排澇、灌溉下游百畝農田。山塘里還增設了水位尺,可精確掌握具體水位,超過警戒水位,增寬的溢洪道即可泄洪,這樣的‘安全壩’讓村民完全放心?!?/p> 從壩頂俯瞰,塘中碧波蕩漾,好一顆山中“柔波綠心”!去年“十一”長假,許多歸鄉的年輕人結伴來木梢灣山塘賞景,詹衛軍在臨安工作的子女甚至還在山塘邊來了一場露營和野餐,這是過去村民們面對老山塘,想都不會想的事兒。 “這次的山塘整治,我們還對山塘進行了清淤;同時對上壩道路也進行了修整,讓過去上壩走的泥路變成車輛能直接開的水泥路,回來過節的年輕人看了都說好,紛紛拍照發上網,成為朋友圈里的‘網紅壩’?!倍偶t專憧憬說,如果有條件的話,村里打算在附近建個露營基地,以此增加村集體收入,讓“網紅壩”變“共富壩”。 2022年,臨安區將“水利建設項目”納入到了民生實事項目,對全區14座病險水庫進行除險加固、46座病險山塘進行綜合整治,大幅提升了周邊村民的人身安全感和居住幸福感。 通訊員 王斐帆
|